雷德利-斯科特注意到《未来启示录》已经演了二十多分钟,配乐出现了好几次,但全是古典音乐,这在张然的电影中是前所未有的。
现在科幻电影配乐大多采用电子音乐,这样会让电影的科技和未来感更强。科幻电影大规模采用古典音乐不是没有,比如《2001太空漫游》就采用了大量的古典音乐,最著名的是对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和《蓝色多瑙河》运用。其中对《蓝色多瑙河》的运用,跟张然对《伏尔塔瓦河》的运用类似。
雷德利-斯科特觉得张然要是用《蓝色多瑙河》,效果会更好。蓝色多瑙河背景下的蓝色地球,会显得更为壮观和令人向往。不过他转念一想,自己都能想到用《蓝色多瑙河》,张然不可能想不到,张然坚持用《伏尔塔瓦河》,一定有什么理由。
在演职人员表后,《伏尔塔瓦河》优美的旋律渐渐淡去,镜头向地球缓缓推去。
穿过漫天云层后,出现在镜头中的是绞杀在一起的无人机,以及在原野上疯狂厮杀的人类和AI军队,炮火和硝烟让整个战场笼罩在火光和迷雾中。
镜头在半空中停住,变成正俯拍,这又叫上帝镜头,就好像上帝站在空中俯视人间。战争片经常会用到上帝镜头,在战斗结束后很多导演经常用上帝镜头来收尾,拍摄尸横遍野的惨状,以此体现战争的残酷性。
雷德利-斯科特在看到张然的这个上帝镜头后,轻轻拍了一下大腿。《未来启示录》的上帝镜头跟一般电影的上帝镜头不同,位置比较高,画面中的人、坦克、以及各种武器看起来都特别小,从高空看下去就像一群蚂蚁在地面打架。整个镜头给人的感觉无比震撼,但同时又会让人产生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。对人类和机器人来说,都在挣扎求生,都在为生存为战。可如果从上帝的角度来看来,就跟我们平常看蚂蚁打架似的,显得卑微又可笑!
镜头切换,地面的全景镜头,整个战场硝烟弥漫,枪炮声铺天盖地。镜头先是对准了AI的阵地,然后从右至左来了一个横移,镜头中机器人士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,发起有条不紊的进攻。在他们进攻的过程中,不断有坦克和装甲车被打爆,黑烟滚滚,火光冲天;不断有士兵被炸弹撕成碎片,零件乱飞,碎片乱洒。
与此同时,空中的无人机像下雨似的抛下一枚枚火箭弹,喷着烈焰,重重的砸在人群中,砸在坦克和装甲车上,发出惊天爆炸,在战场上腾起一股股巨大的烟柱,整个战场就像一架一台散发着刺鼻血腥味的巨型绞肉机。
这样的大场面采用横移镜头是很难的,演员众多,调度复杂,但张然这个镜头处理的极其出色,电影的构图、演员的调度、光影色彩等等都无可挑剔。卡梅隆对此无比佩服,:“这个镜头漂亮极了,可惜没用3D,用3D的话视听效果肯定更好!”
话刚说完,卡梅隆就愣住了,镜头竟然又缓缓重新移回到右边,他顿时发出一声惊呼:“拉锯式横移长镜头!”
在场其他导演不少人都在惊呼:“邦达尔丘克的拉锯式横移长镜头!”、“哇哦,真的是拉锯式横移长镜头!”、“牛逼了!拉锯式横移长镜头都出来了!”
雷德利-斯科特也瞪大了眼睛,没想到张然会用拉锯式横移长镜头,作为一个拍摄过《角斗士》、《天国王朝》的史诗片大导演,他比谁都清楚这种镜头的难度。对张然的这个镜头,他心里是无比佩服,在这个镜头中张然通过冰冷的色彩基调,曝光过度直刺镜头的逆光,呈现了一个疯狂的血腥战场,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张然对镜头的调度,数千机器人、坦克、以及无人机,天上地下绞在一起,画面却丝毫不乱,士兵在哪里倒下,坦克在哪里被打爆都恰到好处,始终保持着构图的完整性。
虽然不想承认,但雷德利斯科特心里不得不承认,就调度而言,自己不如张然!
放映厅一角,俄罗斯导演费多尔-邦达尔丘克整个人都傻了,痴痴望着大银幕说不出话来。他的父亲正是《战争与和平》的导演谢尔盖-邦达尔丘克,这次他是带着电影《斯大林格勒》到电影节来展映的。
小邦达尔丘克没想到能在大屏幕上看到拉锯式横移长镜头,感觉像在做梦似的,喃喃地道:“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在银幕上再看到了,没想到今天竟然看到了!”
现场观众不知道拉锯式横移长镜头是什么,但很多人想起了北平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卷轴,有看《清明上河图》这种中国画的感觉。很多像《清明上河图》这样的中国画特别长,不可能一眼看完,必须左右移动,才能看到全貌;而这个镜头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。
尽管现场观众想法不同,但有个感觉是相同,就是震撼,被电影呈现的波澜壮阔的场面所震撼,心想不愧是投资3.5亿的巨片,这场面太壮观了!
镜头切到AI阵地,镜头连续切几次后,AI指挥官一声令下,在AI坦克群掩护下,机器士兵再次向第一骑兵师发起进攻。
机器人士兵进攻的同时,镜头拉到了四五米高的空中,向第一骑兵师的阵地缓缓推过去。在镜头向前推的过程中,战斗越发激烈,不断有炸弹爆炸,不断有坦克被打爆,地面摇晃,尘土漫天飞扬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电影教师请大家收藏:(www.hanwangzw.com)电影教师汉王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