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蒙巴顿的角度,英国即便衰弱,也不是人尽可欺,南部非洲和美国这样的后起之秀就算了,狮城这样的弹丸之地,只能依靠大英帝国的余荫,才能勉强生活下去。
19世纪以前,狮城是柔佛王国的一部分,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·莱佛士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柔佛订约,在狮城设立贸易站,狮城由此进入高速发展期。
从这个角度上说,蒙巴顿认为狮城应该感激大英帝国的殖民。
战争委员会的所作所为,在蒙巴顿看来就是彻头彻尾的忘恩负义。
虽然英国在殖民狮城的一百多年里获得了丰硕回报。
虽然华人在英国殖民期间遭到英国殖民者和马来人的双重挤压。
虽然英军在日军逼近的时候放弃了狮城。
但只要英国还愿意殖民狮城,狮城人——尤其狮城的华人,就应该感激涕零千恩万谢,老老实实当大英帝国的顺民,继续为大英帝国输血。
战争委员会成员亨利·麦克唐纳却不这样想。
亨利·麦克唐纳和已经去世的工党领袖拉姆齐·麦克唐纳没有亲戚关系,两人的经历却有些相似,出身平凡,同情共产国际,亨利·麦克唐纳早年从教会学校毕业,当过记者,后来成为律师,曾在南非公司法务部门工作。
也因为有过在南非公司的工作经历,亨利·麦克唐纳在离开南非公司之后,开设了一家经营农产品的企业,主要业务范围是从南部非洲将农产品销售到东南亚,以及从东南亚采购各种特色产品返销南部非洲。
比如咖啡,天然橡胶,以及各种特色水果。
和战争期间逃离狮城的白人不同,亨利·麦克唐纳并没有在日军逼近狮城的时候离开狮城,而是选择留在狮城和这座城市共存亡。
这并不是因为亨利·麦克唐纳和狮城有多深的感情,而是因为亨利·麦克唐纳有过在南非公司工作的经验,对南部非洲这个国家很了解,也更相信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实力,所以亨利·麦克唐纳才冒着巨大风险留在狮城。
回报当然也是很丰厚的,战争委员会成立的时候,亨利·麦克唐纳凭借着英裔和富商的双重身份加持,顺利成为战争委员会的成员。
在对待英国殖民这个问题上,战争委员会的态度并不统一,有人认为应该趁此机会摆脱英国殖民统治,全面拥抱南部非洲;也有委员认为应该徐徐图之,先模仿当年的南部非洲获得自治地位,然后再说其他,毕竟狮城的繁华,离不开英国的庇护。
这两种说法都很有市场,和委员会成员的身份有很大关系。
委员会成员并不都是华人,也有英裔和马来裔。
对于华人来说,肯定是选择南部非洲最好,即便不考虑身份上的认同感,这两个国家在战争到来时的表现充分证明,南部非洲的扶持对狮城更重要,英国已经是昔日黄花。
对于英裔和马来裔来说,同样都是抱大腿,选择南部非洲和英国并没有什么区别。
至于独立——
狮城人还是很理智的,根本没有讨论过这种可能性。
这就是小国寡民的悲哀。
狮城确实是繁华,可没有足够的实力保障自身安全,只能选择依附大国生存。
对于狮城来说,英国和南部非洲,甚至旁边的马柔佛和海峡对面的东印度都是大国。
如果非要选择一个国家依附,亨利·麦克唐纳认为只能是南部非洲。
“狮城不是南部非洲,南部非洲太大了,支出大于回报,英国缺乏足够的动力——海峡殖民地对于英国来说收益大于付出,所以伦敦不到迫不得已,不会允许狮城自治。”亨利·麦克唐纳人间清醒,可能是最了解英国的狮城人。
说起来好笑,英国海外殖民地,最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是殖民地土着,而是亨利·麦克唐纳这样的英国人。
说英国人也不对,应该是殖民者的后代,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再是英国。
殖民地土着在殖民者面前天生矮一头,由于殖民者的打压,心理上处于弱势地位。
殖民者的后裔不这样认为,大家同样都是白人,凭什么要把一部分,甚至大部分税收交给伦敦,全部留下用来建设美好家园不香吗?
所以亨利·麦克唐纳从没想过绥靖妥协。
当然他也没有想过直接并入南部非洲,这根本不可能,狮城可不是伊丽莎白港那样的不毛之地。
伊丽莎白港没有发现石油的时候,就是个小渔村,没有收益可言。
狮城是亚洲最繁华的商业都市,英国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放手的。
“可如果激化矛盾,或将引发英国的制裁,甚至爆发冲突,整个城市毁于一旦,那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。”拥有一家远洋航运公司,以及数个种植园的委员会成员沈嘉裕老成持重,他担心过度刺激蒙巴顿,会让蒙巴顿铤而走险。
蒙巴顿不算个合格的总督,对于狮城没有丝毫感情,如果狮城有失控的风险,那么蒙巴顿搞不好会选择玉石俱焚。
蒙巴顿派出军队强势接手狮城的做法证明,这个人做事是不计后果的,如果狮城要脱离英国统治,那么蒙巴顿宁愿毁掉狮城,也不会让狮城人如愿。
“不会,伦敦一定会在最后一刻让步,英国也承受不了毁灭狮城的后果。”亨利·麦克唐纳对伦敦有信心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开普之鹰请大家收藏:(www.hanwangzw.com)开普之鹰汉王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